您的位置:  首页 > 民族医药 > 蒙医 > 基础知识  > 详细页面

蒙医寒热学说

来源:民族医研院 作者:唐丽 发布时间:2017年10月12日 浏览量:

  蒙医寒热理论认为疾病种类虽多,从性质来看总体分为寒性病症和热性病症两大类型。寒症是以巴达干、赫依亢盛为主症的寒性病变。寒性病的发生均以巴达干病变为主,并由赫依兼杂为病的各种变化,寒症从本质上可分为不消化、结痞、肿胀和陈旧四种。热症是以血、协日亢盛为病的热性病变,热性病的发生均以血病变为主,并有协日兼杂为病的各种变化,热症从本质上可分为伤热、瘟热、骚热和毒热四种。

  传统蒙医虽然早已认识了病症有寒热之不同,但一直未形成系统的理论,16世纪传入蒙古地区的《四部医典》中也有寒病与热病的记载,但其中对热症论述详细,但对寒症未专加论述。蒙医药学家伊希巴拉珠尔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,认真总结蒙古地区寒性病症多发的特点及发病规律,结合传统蒙医对寒性病症的治疗方法和经验,将传统蒙医对寒热病的认识同《四部医典》中有关寒热病的理论有机地结合,深化寒症和热症的研究,在其著作《甘露四部》中专章论述了“沉土(五元之土)般的寒症”、“强敌对抗般的寒热相抗症”、“野牛回击般的寒热相互倒变”等寒热相搏、寒热转化等疾病特点和规律,将寒症与热症列为疾病十要症之首位,发展和形成了系统的寒热理论,成为18世纪以后蒙医学疾病性质的辨证总纲。

上一篇:
下一篇: